當暮春與初夏在岷江畔完成溫柔交棒,樂山這座以山水聞名的城市,正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著千年傳承的溫度。四川老字號"趙鴨子"的甜皮鴨,用糖衣包裹的醇香滋味,為即將到來的五一勞動節(jié)寫下了一封甜蜜的邀約。
始于清末的趙鴨子甜皮鴨制作技藝,歷經三代匠人匠心守護,于2022年正式列入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傳承百年的美食技藝,凝結著川南飲食文化的精髓,更見證著傳統(tǒng)手工藝者對匠心的執(zhí)著追求。
凌晨四點,當城市尚在沉睡,趙鴨子加工坊的燈火已經點亮。匠人們從挑選活鴨、宰殺、鹵制油燙井然有序的進行著流程,手腕勻速攪拌的動作與三十年前姿勢如出一轍。鴨胚在糖漿中三浸三晾,每一道工序都凝結著對手藝的敬畏——這或許是對“勞動最光榮”最樸素的詮釋。
“糖衣要裹得均勻,就像給辛勞的日子包層甜”。這份堅持,恰似無數(shù)勞動者日復一日的堅守。五一前夕,那些在工地腳手架間穿梭的身影,在寫字樓格子間里閃爍的屏幕熒光,在田間地頭揮灑的汗水,都將在咬開甜皮鴨金黃糖衣的瞬間獲得慰藉。非遺美食在此刻超越了味覺體驗,成為對勞動價值最甜蜜的加冕。
從清明踏青到五一長假,趙鴨子的香氣始終縈繞在樂山人的生活圖景里。當露營帳篷在青衣江畔次第綻放,當城市高樓的某扇窗戶在深夜依舊明亮,而趙鴨子的玻璃柜始終氤氳著熱氣——這是屬于勞動者的深夜食堂。撕開糖衣的瞬間,酥脆的"咔嚓"聲驚破夜色,咸甜交織的滋味在舌尖綻放,讓996的疲憊溶解在百年傳承的溫柔里。這讓人想起老舍筆下北平的駱駝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總有些存在能讓人觸摸到生活最本真的溫度。
夏季來臨,當夏日的蟬鳴漫過凌云九峰的時候,趙鴨子將在時光長河里寫下獨特的甜蜜編年史。誕生于樂山碼頭文化的非遺美食,歷經百年滄桑卻愈發(fā)鮮活,恰因其深諳生活的真諦。最動人的滋味永遠生長在煙火人間,那些冰鎮(zhèn)啤酒碰響的夜晚,晚風裹挾的糖香,都在訴說著一個樸素的真理,即真正的非遺傳承,不在博物館的玻璃展柜里,而在尋常百姓的唇齒留香間。
此刻站在五一勞動節(jié)的門檻回望,會發(fā)現(xiàn)趙鴨子的故事早已超越美食的范疇。它是加完夜班后街角亮著的那盞燈,是露營帳篷里分享快樂的媒介,更是異鄉(xiāng)游子記憶里的坐標。通過趙鴨子,時光仿佛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折疊,百年前碼頭工人的辛勞,與現(xiàn)代都市人的打拼,在味蕾上有了“重影”。
當非遺傳承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手中,趙鴨子的故事仍在續(xù)寫。這個五一,趙鴨子四川老字號正以非遺美食為筆,準備書寫上新的傳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