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郭霖濱) 2月28日,日本眾議院通過下一財年創(chuàng)紀錄的114.4萬億日元預算案。其中,“防衛(wèi)預算”達到6.82萬億日元,在日本戰(zhàn)后史上創(chuàng)下新高。
據日媒報道,日本在野黨——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指出,日本政府在2023財年預算案中,除了“防衛(wèi)預算”以外,還有超過3萬億日元的“防衛(wèi)力強化資金”被編入其中,也就是說,日本下一個財年的“防衛(wèi)相關預算”——軍費相關預算總額大約達到10萬億日元。盡管如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還是表示,將把未來五年日本的“防衛(wèi)費”——軍費增加到大約43萬億日元,達到日本GDP占比的1.5%以上。
“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在軍費的增加上既有‘明砸’,更有‘暗砸’,已經達到不惜一切‘猛砸’的地步。”中宏觀察家、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蔣豐接受本網專訪強調。
以下是蔣豐訪談:
從表面上看,日本把軍費增長歸結到三大“外因”上。其一是朝鮮持續(xù)不斷的核武試驗,讓日本感到深切不安;其二是正在進行的俄烏戰(zhàn)爭讓日本聯(lián)想到臺灣海峽,并以臺灣的安防為借口,推導出“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結論;其三就是中國的軍事力量在不斷地發(fā)展,讓日本感到一種“戰(zhàn)略挑戰(zhàn)”。
從實際上看,日本所提出的軍費增長三大“外因”,更多的是在營造軍費增長的社會氛圍和輿情環(huán)境,以“悲情意識”渲染“外來威脅論”讓民眾產生一種“岌岌可?!钡男睦?。必須指出,日本軍費增長真實“內因”也有三個:其一是日本要在美日軍事同盟中發(fā)揮更多的作用。以往這個軍事同盟,被稱為“美國是矛,日本是盾”?,F(xiàn)在,日本試圖通過增長軍費來減輕美國的負擔,同時讓自身也成為“矛”。其二是日本試圖實現(xiàn)“北約亞洲版”。3月2日的《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北約各國軍費都在增長,其中80%國家的軍費都占到本國GDP的2%,日本要想與北約進行深入的合作,就必須把軍費增長到與北約各國相同的水平。未來,日本在“北約亞洲版”中也要做一個“盟主”。其三是日本戰(zhàn)后曾劃定了軍費不超過GDP1%的“紅線”?,F(xiàn)在,日本認為這條“紅線”是日本二戰(zhàn)后作為戰(zhàn)敗國的延續(xù),日本今天應該“雪恥”,應該徹底摘掉“戰(zhàn)敗國”的帽子,走上“正常國家”——也就是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道路,所以要踏破“紅線”,增長軍費。
眾所周知,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以后,整個社會就陷入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的過程,經濟持續(xù)低迷不振。現(xiàn)在,日本通過增長軍費,試圖給國內的軍工產業(yè)以政策上和資金上的傾斜支持,向世界行銷日本的軍工產品。這不僅可以讓日本成為“軍火商”,顯示日本在全球軍事領域的存在感,還可以讓“軍工經濟”成為重振日本經濟的新推手。
日本猛砸軍費,看似走上了一條軍事大國的道路,實際上是傳統(tǒng)的“以鄰為壑”思維的“現(xiàn)代版”延續(xù)。日本在歷史上發(fā)動過對中國、朝鮮等國的侵略戰(zhàn)爭,其“歷史包袱”讓它不能夠對歷史進行真正的反省,反而是心虛疑慮,擔心早晚會遭到“報仇”,因此不惜窮兵黷武增長軍費。美國學者約翰·W·道爾曾經寫過一本名著《擁抱戰(zhàn)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日本》。日本如果不接受沉痛的歷史教訓,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那就一定會迎來第二次“擁抱戰(zhàn)敗”。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