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王鏡榕)國家主席習近平6日在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共同出席中法經濟峰會閉幕式。習近平在致辭中強調,對法國、歐洲工商界而言,中國發(fā)展是極好機遇。中國的大門始終對世界打開,希望法國、歐洲的大門也對中國投資者公平敞開。
1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共同出席中法經濟峰會閉幕式。這是習近平在中法經濟峰會閉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燕雁攝
馬克龍表示,法方高度贊賞中國對外開放,相信這將為包括法國在內的各國提供重要機遇。據悉,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在中法經濟峰會上舉辦第三方市場合作專題研討。中法兩國有關企業(yè)、金融機構代表就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進行了交流。
日前,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歐合作對世界經濟帶來新紅利
中宏網記者: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對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乃至世界是"極好機遇",您對此提法怎么理解?
張茉楠: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比較關鍵的十字路口。我們知道現在大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包括地緣政治上的一些沖突都對全球化造成相當大的沖擊。同時,世界經濟的治理體系,尤其是以WTO為代表的全球多邊平臺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
在此背景之下,特別是我們知道一年半以來,中美之間貿易摩擦更增加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中歐作為前三大經濟體的兩大經濟體,人口總和占全球的1/4,對世界經濟貢獻度也非常大。在此新形勢之下,中歐作為全球多極化和多邊主義體系的維護者,能夠攜手助力形成更廣泛的全球共同利益,其合作已經遠遠超出了雙邊的范疇,更具全球化的戰(zhàn)略意義。對于穩(wěn)定全球經濟并促進新的增長具有長遠的戰(zhàn)略影響。而且,從另外的維度看,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普遍面臨增長乏力。中歐兩大經濟體在貿易、投資以及在產業(yè)等領域均有很強的互補性,通過加強雙方的結構性合作,對世界經濟的長遠發(fā)展有望帶來新紅利。
此外,當前全球面臨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的沖擊,市場成為非常稀缺的資源,在此背景之下,中國主動地敞開大門,而且是越開越大,包括推動一系列的制度性改革,我們在營商環(huán)境、一系列自貿區(qū)建設等方面,改革力度都非常之大。這也是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fā)展非常重要的實施路徑。所以,無論是對于中國自身的長遠發(fā)展,還是對于中國經濟引領未來全球經濟新秩序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影響深遠
中宏網記者: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要秉持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本著開放、廉潔、綠色理念,積極對接普遍接受的國際規(guī)則標準,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xù)目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您怎么看待中法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前景?
張茉楠:"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六年以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倡議。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和全球139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政策的合作文件,而從亞洲和歐洲的角度來講,未來亞歐更緊密地走在一起,也是大勢所趨。因為"一帶一路"不僅涵蓋著傳統(tǒng)的發(fā)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也更大程度的向歐洲和拉美以及南美等地區(qū)擴展。2018年9月份歐盟委員會公布了關于歐亞互聯互通的戰(zhàn)略,旨在形成歐亞更廣泛的經濟聯系和交往。就未來的長遠發(fā)展趨勢來看,如果能夠通過"一帶一路"以及歐盟版的歐亞互聯互通戰(zhàn)略形成有效對接,其意義不僅在于傳統(tǒng)物理意義上的交通、能源、數字化等領域的溝通合作,更有望在政策上、標準上,甚至在國際政策的協(xié)調上,實現一種"軟性"的聯通。這非常有利于未來亞歐大市場的聯通,這個聯通對于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以及全球經濟格局等都將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我們最近也觀察到歐洲以及傳統(tǒng)發(fā)達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態(tài)度也在發(fā)生積極的變化。不僅包括法國、意大利、瑞士,包括德國也在積極地尋求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因此,無論是今天中法在第三方市場的合作,還是未來中國與歐盟的一些國家攜手在全球的其他區(qū)域推進合作,均會對世界經濟的板塊起到非常大的提振作用。我們看到最近英國首相布朗也說過,未來20年到25年,歐亞大陸的聯通和經濟交往,有可能使英國的經濟實力和產出翻倍,這就意味著未來全球百分之六十甚至七十的經濟交往有可能發(fā)生在亞歐板塊。這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百年未有之新機遇。如果歐亞大陸能夠形成一體,將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長遠和積極的影響。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