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一臺僅用6分鐘就完成的全飛秒激光近視矯正手術,在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yī)院手術室內順利實施。這臺手術的特殊之處在于,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一名屈光學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而為他實施手術的人,正是他的導師,國內知名屈光手術醫(yī)生——張豐菊教授。這場手術不僅讓這名年輕人擁有了看清世界的好視力,更是一次技術與學術的傳承,讓他親身體會到一名屈光醫(yī)生是如何以專業(yè)、精準以及細致入微的服務去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
一位運動愛好者的摘鏡之路
28歲的李明(化名)是一名來自內蒙古的帥氣小伙,平時酷愛戶外騎行和打籃球的他,一直深受框架眼鏡的束縛與困擾。尤其冬天,鏡片起霧非常影響視野,劇烈運動時眼鏡也容易滑落。后來李明下定決心徹底告別眼鏡,要做近視矯正手術,他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他的老師張豐菊教授。
熱愛運動的李明
作為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眼科醫(yī)師分會屈光手術學組副組長,張豐菊教授深耕屈光領域近30年,在臨床、科研、學術等方面建樹頗豐,同時還培養(yǎng)了100多名出色的碩士、博士及博士后。
李明在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yī)院找到了張豐菊教授,經過詳細檢查,李明右眼近視475度、左眼350度,角膜厚度603微米,裸眼視力僅0.12。張豐菊教授團隊通過Pentacam三維角膜地形圖、Corvis ST生物力學分析儀等設備全面評估其眼部條件,同時充分考慮到他的生活、學習及運動需求,綜合評估選擇了最適合他的手術方式——全飛秒SMILE 4.0近視矯正手術。
全飛秒技術無需制作角膜瓣,2—4毫米微創(chuàng)切口能最大限度保留角膜結構完整性,術后抗沖擊性強,適合運動愛好者。“在手術中,我們還會特別關注患者角膜厚度與切削量的平衡。殘留基質床厚度需≥280微米,并結合患者年齡、夜間活動場景的需求、生物力學的特征、用眼習慣等個性化調整設計方案,這是長期穩(wěn)定性的關鍵?!睆堌S菊教授強調道。這一理念源于她參與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該研究通過萬例臨床數(shù)據(jù)驗證了個體化切削方案的安全性和長期穩(wěn)定性。
在做好完備術前準備的基礎上,張豐菊教授帶領手術團隊為李明實施了雙眼全飛秒SMILE 4.0近視矯正手術。術后次日復查,李明雙眼視力均達到1.2,他徹底告別了眼鏡的束縛,即便將來在零下30度的草原馳騁時,視覺質量與安全性也能經受得住考驗。
李明與張豐菊教授合影
屈光手術安全的“守門人”
從醫(yī)三十多年來,張豐菊教授始終將手術安全置于首位,她給自己和團隊拉起了一道紅線,加強圍手術期的質量和規(guī)范化的管控,對手術出錯“零容忍”,對感染“零容忍”。
張豐菊教授主持的國家級科研基金項目《中國近視人群角膜屈光手術前圓錐角膜篩查的形態(tài)學及力學特征》揭示,術前綜合評估角膜生物力學參數(shù)(如TBI、CBI)可有效規(guī)避術后角膜擴張風險。這一成果被納入其主編的行業(yè)權威專著《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矯正近視張豐菊2024觀點》,該書因推動臨床實踐革新榮獲“2024醫(yī)界好書”獎項。
從“治已病”到“防未病”,張豐菊教授表示,從醫(yī)學角度來說,不能等近視發(fā)生了再想如何去矯正,要將預防近視的關口前移。“6-8歲是近視率增高拐點”,她呼吁學校與醫(yī)療機構聯(lián)合建立近視防控“防火墻”,通過增加戶外活動、優(yōu)化教室照明、引入眼軸監(jiān)測等舉措延緩近視發(fā)生。這一觀點被教育部《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采納,作為全國多省市試點“校園眼健康檔案”項目開展。
對李明來說,張豐菊教授不僅是一名傳道授業(yè)的導師,更是“視界重塑者”的榜樣。摘下眼前眼罩的那一刻,他深深讀懂了老師三十年來的堅守?!袄蠋煂ξ艺f,清晰的視力不僅僅是數(shù)據(jù)達標,醫(yī)生要做的,是要讓患者在生活中感受到自由與尊嚴。這句話,我深深地記在了心里,希望將來有一天,我也能成為一名能讓患者信任和托付的屈光醫(yī)生,為他人送去溫暖和光明?!?/p>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